【杜课】寓言 | 虚拟人类:一个微剧本(总第58期)
《虚拟人类》
作者/杜骏飞
(作者说明:本文是个寓言,读罢可一笑而过。)
第1幕
凤:“万能的互联网,谁能满足我三个心愿?”凰:“我。”凤:“可是你还不知道是哪三个心愿。”凰:“我知道,人人都知道。”众人:“是什么?我们也想知道。”凤:“请私信我。”【暗场,良久】。凤:“天哪,你真的知道,那么,你是谁?”凰:“我是你的知己。”
第2幕
凤:“知己,请告诉我,我们可以见面吗?”凰:“不需要,我们已经时常见面。”凤:“啊?你是我周围的朋友?”凰:“我不在你周围,所以才能见到你。”凤:“那你说说,我现在在哪里?”凰:“无何有之乡”。凤:“凰,你是对的,你不仅是知己,你还是无所不知的上帝。”
第3幕
凤:“凰,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同时在线过?”凰:“因为我就是你。”凤:“你是我的化身?”凰:“其实,我只是你的另一个ID。”凤:“不会吧?那我为什么不知道?”凰:“当你梦游时,你就成了我,当我醒来时,我就成了你。”【惊叫声,暗场,喧哗声,碎裂声】
第4幕
【多年后】凰:“凤,你已经消失很久了,你死了,而我也再不会从网中苏醒。”众人:“能说说凤的三个心愿吗?”凰:“我不能说,一说便是错。”【叹息声,音乐起,月亮升起】凰:“陌生的人们,我手指明月,但请记住这明月,而忘记我的手指。”【剧终】
烧脑微剧本,你看懂了吗?
浅谈“虚拟人”和情绪化狂欢
文/胡园
传播学者中野牧曾在《现代人的信息行为》一书中提出“容器人”的说法,如今一个个痴迷于互联网的人们或许在某种意义上也能称作是“虚拟人”。“喜怒不形于色而形于网络”的说法被大众广泛接受。
微信、QQ、微博等各种社交类APP霸占了我们的生活。每天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几乎无意义的刷朋友圈、刷微博、刷空间,乐此不疲的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穿梭不息,寻找同好。而一旦我们对某件事物投入太多的时间,就必然会导致情感上的依赖,有时我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认同、安全感和满足感却会在网络空间中轻而易举的获得。
然而,互联网就像潘多拉魔盒,在我们为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而狂欢不已时,危险也悄然而至。互联网的低门槛和匿名性容易催生出新媒体时代的“乌合之众”,在一个接一个的热点中聚众“狂欢”,理性与非理性杂糅,戏谑与嬉笑铺天盖地,草根文化、亚文化以及过度的娱乐精神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看完杜老师的微剧本,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?
小编脑回路比较长没能完全理解,欢迎脑洞大的你来留言喔~
感谢阅读本期杜课,下期再见。
往期回顾
人生百问:
时事热评:
【罗尔事件】我们谈论什么
故事随笔:
传媒思考:
特别关注:
鸣谢:
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
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
本文为《杜课》原创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编辑|胡园
责编|魏安
杜 课
邮箱:njuduke@163.com
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
长按二维码关注